Promise对象总结

前言

艹艹艹都差不多写完了,莫名其妙的变成空白文档,没了……what fuck(黑人问号ing)

靠我干什么了?什么也没干啊我,泪奔。。。重写吧。

目的:知识总结,加深印象

注:本文中的知识点多是来自阮老师的ES6标准入门一书

定义

Promise 是异步编程的一种解决方案,比传统的解决方案,更合理和更强大。将异步操作以同步操作的流程表达出来,避免了层层嵌套的回调函数

总的来说就是一种新的编写(异步)代码的方式

缺点:

首先,无法取消Promise,一旦新建它就会立即执行,无法中途取消。

其次,如果不设置回调函数,Promise内部抛出的错误,不会反应到外部。

第三,当处于pending状态时,无法得知目前进展到哪一个阶段(刚刚开始还是即将完成)。

用法

创建Promise实例

1
2
3
4
5
6
7
8
9
const promise = new Promise(function(resolve, reject) {
if (/* 异步操作成功 */){
return resolve('value'); // 将成功的结果传递出去
} else {
return reject(error);
}
});

注:resolve函数的作用是,将Promise对象的状态从“未完成”变为“成功”(即从 pending 变为 resolved),在异步操作成功时调用,并将异步操作的结果,作为参数传递出去;

then()方法

1
2
3
4
5
6
7
8
9
10
promise.then(function(value) {
// success
console.log(value) // 字符串'value'
}, function(error) {
// failure
});

1:then方法的第一个参数是resolved状态的回调函数,第二个参数(可选)是rejected状态的回调函数。这两个函数都接受Promise对象传出的值作为参数。

2:then方法返回的是一个新的Promise实例(注意,不是原来那个Promise实例)。因此可以采用链式写法,即then方法后面再调用另一个then方法。

catch()方法

catch方法是.then(null, rejection)或.then(undefined, rejection)的别名,用于指定发生错误时的回调函数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promise.then(function(value) {
// ...
}).catch(function(error) {
console.log('发生错误!', error);
});

注:一般来说,不要在then方法里面定义 Reject 状态的回调函数(即then的第二个参数)

// bad
promise
.then(function(data) {
// success
}, function(err) {
// error
});

// good
promise
.then(function(data) { //cb
// success
})
.catch(function(err) {
// error
});
注:第二种写法要好于第一种写法,理由是第二种写法可以捕获前面then方法执行中的错误,

finally()方法

finally方法用于指定不管 Promise 对象最后状态如何,都会执行的操作。该方法是 ES2018 引入标准的。

1
2
3
4
5
6
7
8
// 例子,服务器使用 Promise 处理请求,然后使用finally方法关掉服务器
server.listen(port)
.then(function () {
// ...
})
.finally(server.stop);

finally方法的回调函数不接受任何参数,这意味着没有办法知道,前面的 Promise 状态到底是fulfilled还是rejected。这表明,finally方法里面的操作,应该是与状态无关的,不依赖于 Promise 的执行结果。

all()方法

all方法用于将多个 Promise 实例,包装成一个新的 Promise 实例

1
2
3
4
const p = Promise.all([p1, p2, p3])
.then([data1, data2, data3] => {
// 已拿到全部的data,可以处理了
});

例子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resolve(1);
console.log(2);
}).then(r => {
console.log(r);
});
// 2
// 1
调用resolve(1)以后,后面的console.log(2)还是会执行,并且会首先打印出来。这是因为立即 resolved 的 Promise 是在本轮事件循环的末尾执行,总是晚于本轮循环的同步任务。

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return resolve(1);
// 后面的语句不会执行
console.log(2);
})
一般来说,调用resolve或reject以后,Promise 的使命就完成了,后继操作应该放到then方法里面,而不应该直接写在resolve或reject的后面。所以,最好在它们前面加上return语句,这样就不会有意外。
1
2
3
4
5
6
Promise.resolve方法允许调用时不带参数,直接返回一个resolved状态的 Promise 对象。所以,如果希望得到一个 Promise 对象,比较方便的方法就是直接调用Promise.resolve方法

const p = Promise.resolve();
p.then(function () {
// ...
});